小编:顶角一原作者|金宇凡 编辑|韦嘉10月20日晚宁德锂电领军企业 顶角一原作者|编辑:金宇凡 |韦嘉 10月20日晚,锂电池龙头CATL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从多项角度来看,这是一份“好看”的财报,但如果仔细剖析,就会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信号。一方面,利润持续增长:第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相当于日均净利润2.1亿元。另一方面,营收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第三季度营收1041.9亿元,同比增长12.9%。对比宁德时代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差距更大:营收2830.7亿元,同比仅增长9.3%,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90.3亿元,同比增长36.2%。更重要的是y,行业保有量以42.5%的速度增长,全球龙头宁德时代为何不适应市场?很多人会说这是行业周期、价格战、竞争加剧。但这些很可能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为何能持续转化为市场增长?归根结底,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富士康也是技术领先者,但同样无法控制终端市场和定义产品标准。 CATL是技术领先、规模最大,但它是供应商——技术再好,仍然受制于客户。在产业链中,制定标准的人比执行标准的人更有发言权。这可能是供应商的上限。盈利在增长,利润却停滞不前。 “宁王”怎么了?宁德时代Q3财报最引人注目重点是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光看这个数字,就觉得不错了。但对比收入增长率(12.9%),可以看到收入增长率是三倍以上。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90.3亿元)同比增长36.2%,几乎是利润同比(2830.7亿元)的四倍(9.3%)。这意味着利润的喜悦主要不在于“卖得多”,而在于其他。收入从哪里来?看财报,可以看到三个领域“贡献”了收入。首先是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毛利率改善。 2022年制造动力电池碳酸锂价格从高点回落,宁德时代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从历史数据来看,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20.3%提升至2023年的22.9%。从最新财报来看,宁德时代2025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5.3%,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0.34个百分点。不要错过0.34个百分点。在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宁德时代毛利率能够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增长,说明成本控制能力正在增强。二是利息收入增加。宁德时代账面上现金和金融产品超过3600亿,相当于其前三季度净利润的7.5倍。这笔钱只是收入,利息才是一大笔收入。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70亿元”,负数表示净利润,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70亿元”。“-29亿元”,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增加所致。也就是说,光是利息收入,宁德时代就赚取了超过40亿。三是投资收益增加。宁德时代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为5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宁德时代参股的公司业绩有所改善,导致投资收益相应增加。因此,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于成本降低、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而不是业务扩张。收入方面的增速明显放缓。 CATL的业务主要分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部分。动力电池约占营收70%,是核心业务。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装机量同比增长42.5%。粗略对比一下:行业运行率为42.5%,而宁德时代仅为6.8%。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主要原因是电动电池市场份额正在下降。截至2025年9月,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的装机容量为32.51GWh,占行业总量76.0GWh的42.8%。从季度趋势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市场份额为41.7%,较第一季度的44.9%和第二季度的42.6%继续下滑,创五年来新低。虽然9月单月数据由于是销售高峰期,相比Q3季度数据略有反弹,但这两个数据对比2024年全年的45.2%(中国汽车新闻)反映出一个事实:宁德时代仍然保持行业第一,但份额在下降,这并不是偶然的波动。你知道2020年至2021年,宁德时代连续两年保持近5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在行业增长蛋糕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二是储能业务的拖累。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但目前仍处于“爬坡、攻坚”阶段。该业务收入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均出现负增长。储能市场的竞争比电动电池更加激烈,价格战也更加残酷。而且市场水平低于电动电池,不少项目依赖政策补贴,盈利模式尚不明确。至此,答案就很明确了:宁德时代的利润在上涨,但动力电池业务却没有。将改变市场,储能业务出现负增长,整体增长遇到瓶颈。供应商有上限,他们很强ng但无话可说。当行业增长如此之快时,宁德时代为何增速放缓?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超越财报数字,看看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让我们从市场价值比较开始。如今,特斯拉市值为1.49万亿美元,CATL港股市值为2.48万亿港元(约合3180亿美元)。特别是特斯拉的市值几乎是卡特彼勒的五倍。图片来源/catl宁德时代 这是空间微博吗?从技术角度来看,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并不比特斯拉差。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55wh/kg,神行超充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实验室水平500WH/kg。特斯拉的4680电池在技术指标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更高?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立场产业链的离子。特斯拉掌控着整个产业链:从电池到整车,从软件到服务,从充电网络到自动驾驶。它不仅制造电动汽车,还定义了什么是“好的电动汽车”。 4680电池、超级充电网络、FSD自动驾驶系统,这些都是特斯拉规定的标准。 CATL是一家为汽车公司供应电池的制造商。它的技术领先,但无法主导产业链的速度。麒麟电池和神行增压器开发出来后,能装到汽车上、能装多少辆车、什么时候能装到车上,还需要客户的“点头”,与企业的新车开发和创新周期互动。这就是定义标准和执行标准之间的差距。 Catl作为供应商的角色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打破。我们先看一下流程。近年来近几年来,车企确实非常依赖宁德时代。不过,车企采用“多元化”、自研电池等多种方法来减少这种依赖。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30%-40%。如果一家车企长期依赖某个供应商,就意味着成本、技术、供应都被别人控制。蔚来汽车CEO李斌有时会被大众算一笔账:电池约占整车成本的40%。以20%的毛利率计算,如果蔚来自己生产电池,可以多赚近8个百分点的利润。其他车企也会删除这个账号。因此,有能力的车企正在引入二次电源、三次电源,甚至自研电池。特斯拉从宁德时代采购了磷酸铁锂电池,从LG新能源和松下采购了三元锂电池。还大力宣传自主研发的4680电池。除了买mga电池方面,大众汽车已经投资了国轩高科,并正在欧洲建设自己的电池工厂。理想、小鹏、蔚来也是如此。除了与宁德时代合作外,他们还积极引进欣旺达、新航空、长景锂能、自研电池等。看看现在的情况。近年来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给电池制造商带来成本压力。作为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很难将价格压力全面、快速地传递给汽车上游企业。这导致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受到很大压力,只有在原材料价格下跌时才得以恢复。利润率高度依赖外部因素,说明其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不够强。 CATL的技术储备非常雄厚,涵盖现有和未来的多种技术路线;其规模优势也明显,全球市场份额达36.8%,超越所有竞争对手。但在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供应商必须始终围绕汽车企业的需求来运营。不管技术有多好,客户一定愿意使用;无论产能有多大,客户都必须下订单。这就是供应商的天花板:强大,但被动;领先,但有限。换电池、出国能打破这种局面吗? “供应商”的角色既是CATL的舒适区,也是CATL的天花板。从长远来看,市场份额的流失、利润率的挤压和估值的有限是不可避免的。 Catl显然不想永远成为供应商。能否闯入“为别人做电池”的角色,成为“决定游戏规则”的人?换电业务和海外扩张是其走的两条路。更换电池是最简单的步骤。逻辑不是哈rd明白:如果只卖电池,宁德时代只能等待车企下单。但如果更换电池,就可以直接与最终用户、运营主数据打交道,甚至对车企的产品设计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销售电池是一次性交易,而电池更换服务则是一项经常性收入。宁德时代在这条路上下了很大的赌注。 Evogo换电品牌将于2022年成立,2024年底升级为“巧克力换电”,推出标准化换电模块,目标覆盖市场80%以上新能源车型。 2025年,宁德时代将战略从自主自建调整为合作建设,先后与蔚来、中石化合作。目标是到2025年共同建设至少500个换电站,长期目标是1万个。这是一个务实的安排。然而,电池更换的最大障碍问题不在于盈利能力,也不在于技术路线上的竞争,而在于“车企是否愿意加入”。车企担心,一旦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前置标准,自己在核心平台设计、电池管理等方面就会受到别人的追赶。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车企加入,就没有影响;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电池更换站,汽车公司就没有动力加入。 Catl也在寻求突破。比如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推广汽车网上换电;也是车联网(V2G/B2G)赚取电价或服务收入差价十的探索。但短期内,换电业务的基本面很难改变。相比之下,向海外扩张,尤其是抢占欧洲市场更为现实。只要看看这两组数字你就明白了。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的沙re 从 50% 下降到 42.8% 左右。在欧洲市场,其份额将从2024年的约35%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约44%。为了深化在欧洲的布局,宁德时代将香港股市募集资金的90%(约325亿元人民币)投入匈牙利工厂建设。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为什么是欧洲?一是政策确定性强。欧盟将于2035年禁止销售汽油车,这一目标不会轻易改变。其次,本土竞争对手尚未壮大,给宁德时代留下了窗口期。第三,在当地建厂可以避免贸易壁垒。这不仅节省了资金,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政策风险。但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欧盟新电池法等严格监管)、本地化成本(欧洲建厂成本是中国的3-5倍)、竞争加剧(LG新能源、三星SDI等国产厂商争夺欧洲市场),而后来者宁德时代也面临着守住市场的困难。图片来源/CATL 宁德时代微博 宁德时代的困境本质上是一个关于“立场”的故事。这让人想起富士康和比亚迪的比较。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但一直是“供应商”,常年利润率在3%左右。作为电池供应商起家的比亚迪选择了垂直整合,打造自己的汽车。宁德时代的未来之路也并不平坦。更换电池需要大量投入,且回报不确定,这与战略防御类似。走出去是应对国内市场份额下降的最现实的打开方式,但也存在客观挑战。宁德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是继续做“世界工厂”,还是向产业链上游迈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发言权吗?每个选项都有一个价格和一个机会。 *标题图片来自CATL宁德时代微博截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前网址:https://www.ajitaro.com//linggan/webdesign/1204.html 你可能喜欢的: 乌克兰结束了吗?俄罗 买家疯抢金条!寰球第 将举行2025年北京学院分 陶渊明笔下8个中国世外 事迹暴雷!雅诗兰黛, 巴特勒战旧主11分热巴 英超联赛 “最丑”绿叶菜,酿成 遇见Ren Zhengfei的线条 世界上8个最惊心动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