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詹元 近日,2025年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博士点启动。据中国科协统计,自2024年9月试点启动以来,该计划已使3225名博士生获得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对外交流等学术资助12607项。 今年这个计划有哪些新内容?工作重点关注哪些方面?选定的候选人可以获得哪些资金?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负责人。 其中的变化之一是名称,由去年的“博士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变更而来。列入“博士生培养专项计划”.D.程序。 “鼓励”和“关心”这两个词的区别是什么?该负责人解释说,此次更名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反对“只戴帽子”的倾向。“专项的目的不是‘发帽子’,而是积极为博士生成长阶段引入组织资源,给予他们更多学术成长的机会。” 第二个变化是推荐模型和选择尺度。省科协与全国学会实行双推荐、双培养机制,负责本地区、学科领域的目标培养工作。名额分配将根据各地区教育资源和人才分布的差异,结合社会分析和能力建设的结果进行。限制条件取消仅对大学开放,扩大到所有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三是加强对考生的考核。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所有入选的候选人必须在培训周期(2年)内完成至少240小时的培训活动。打造“过程考核+最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重点关注培训时数完成情况和活动参与情况;最终考核重点考核思想表现、实践成果、科研成果等。 为更好实现培训目标,今年在报名条件中增加了“原则上距毕业2年以上”的要求,确保入选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活动。对于博士生来说距毕业不到2年,有志长期来华从事科技工作的,也可以申请在博士学习期间参加基于劳动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活动。 该负责人介绍,入选该项目的博士生可享受组织招聘、学术兼职、安置学术资助三个方面的培养服务。入选者在培训期间可免费成为国家红会学生会员。表现突出者可优先进入国家学会相关专委会,获得更多向业内优秀前辈学习的机会,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入选者还可在学术级学术会议、国内外学术组织中担任兼职助理职务并在期刊期刊担任兼职编辑助理职务,以增长知识、获取知识、监测科学科学动态、参与深入的学术交流。 该负责人介绍,中国科协将按照总额不超过4万元的资助标准向入选者提供学术资助,用于入选者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出国(境)交流访问等。 此外,中国科协还将为入选候选人提供参加中国科协年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大会等重要活动的机会。ce,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优秀的交流学习平台。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第08页)小编: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近日,2025年度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博士点启动。据中国科协统计,由于
当前网址:https://www.ajitaro.com//linggan/webdesign/1296.html








